close





醫療改革 人人有責


■莊錦豪


從健康排行榜全球第二的光環,到今天被釘得滿頭包的窘境;從烏托邦的雲端,重重地摔到人人都有話說的現實世界,台灣健保「簡單上路」不過九年光景,就已步履蹣跚,像美人遲暮般,是否真應驗了沈富雄立委當年所言:「依台灣人看病的習性,必須走只保大病,不保小病,否則死路一條。」


沈立委的高見,也許有其長年在美國行醫的經驗所培養出來的洞察力和遠見。翻開美國的醫療史,可以發現美國在一九六六年七月實施Medicare及Medicaid給老人窮人保險的時候,也是「論件計酬」,而且它給醫師的申報費用比照國防部,不僅錢給得大方,而且醫療需要的設備及經常開銷也很容易請到。在這種優厚條件誘惑之下,當時就有人預測,美國政府的健保支出在兩年內會翻一番。果然,醫療費用之上漲,不僅如預期,兩年內成長一倍,而且此後年年呈現兩位數成長。亂做檢查、亂開刀、胡亂申報、吃保險的步數,一如公勞保時期或健保初期的台灣,層出不窮,逼得一九七一年尼克森總統不得不正視預付制、以論人頭計酬的HMO(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之簡稱,中譯健康維護組織)在美國施行的可能,並在一九七三年經國會通過試行。雖然HMO實施初期,確有醫院為省錢而提早趕病人出院,或該做的檢查不做而損及病人,但在醫療品質漸受重視,稽核制度也更完善的九○年代,HMO的省錢又實惠,確成許多美國大企業給員工投保的首選。但直到二○○二年,全美國仍有十五.二%的人沒有保險,有保險的人也為高昂的保險費用笑不起來。這是長期醫療使用擴張的後果。


「論件計酬,開銷必愁」,似乎中外皆然,有做就有錢,迅速落入過度使用(overuse)的泥淖中。如何讓健保脫離泥淖,走向康莊大道?


一、分級轉診不是重點,齊一醫療品質才是當務之急。無論美國或加拿大,比起台灣,都是地廣人稀,其醫療分級,有其不得不然之時空背景。美國人在檢討其醫療問題時,鮮少觸及轉診,而是整體醫界做一考量。筆者有一親身經驗可以告訴大家,大女兒四年前在美國唸書時,一天早上,打電話回來,說她喉嚨被魚刺刺到,痛了一個晚上,我問她為什麼不掛急診看病?她說校醫第二天會幫她處理,急診須另付很貴,結果第二天校醫沒看到魚刺,又再轉介給耳鼻喉科,再隔一天才取出,痛苦三天,總算沒發生重大併發症。相同情形,若發生在台灣,會拖到第三天嗎?


台灣曾有規模不大的三商百貨,二十年前遍佈全台各地,風光一時。不出幾年,被貨色較多而齊全的大百貨公司取代。相反的,一度不被看好的便利商店,卻應運而生,到處都是。它給我們醫界的啟示是什麼?是齊一的品質,幾乎是日夜不間斷的服務,中小醫院如果可以做到那樣,一定是醫學中心可敬的對手;也只有站在品質齊一的立足點上,談轉診才有意義,否則很可能造成民怨。最近醫策會打算改變現有醫療評鑑制度,從地區醫院到醫學中心,都放在同一品質下考量,顯然務實多了。


二、大小醫院同工就要同酬。今天地區醫院與健保局爭執的一點,是執行同樣的檢查或治療,得到的給付不一樣。對身在醫學中心的醫師,就像拿機關槍對上中小醫院醫師的步槍,就算打贏了也是勝之不武。像台灣區域或地區醫院規模的美國社區醫院(community hospital),只要醫師夠格,一樣可以執行台灣限定在醫學中心才可以做的器官移植,也沒有和大學醫院給付不同的困擾。


三、健保是全國人民集資投保醫療風險,不應被少數人濫用。有貪小便宜習性的人,以為保了不用可惜,全國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有這樣的做法,健保透支就很驚人。為鼓勵大眾節約醫療支出,應比照國外私人醫療保險,不用或少用者,隔年保費可酌減,不當或過度使用者酌增,貧窮或重症者,由政府另行補助。只有讓大眾感到痛癢並事關己身,資源才不會被浪費


醫療改革永無止境,人人有責。今天的滿意,不保證不會造成明天的痛苦。和信醫院的宋瑞樓教授,在其傳記「醫者之路」中,提到「正確的醫療最省錢」。黃達夫院長在「用心,在對的地方」一書中,也提到「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」。什麼是正確又省錢的醫療,相信你、我、健保局被人當箭靶的張鴻仁副署長,都急於知道,以解健保的困境。(作者莊錦豪╱高雄長庚醫院外科部部主任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柯醫師 的頭像
    柯醫師

    柯銘澤耳鼻喉科診所部落格

    柯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